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单纯疱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023-09-04 09:02:50

单纯疱疹病毒是在19世纪30年代最早分离的疱疹病毒。人类是单纯疱疹病毒的惟一自然贮存宿主,作为罕见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原发或复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均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肝炎。虽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急性肝炎的发病率较低,但多数病例可快速进展至暴发性肝衰竭,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肝炎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临床表现

成人单纯疱疹病毒肝炎临床罕见,于1969年首次报道。有限的病例报告显示单纯疱疹病毒肝炎在免疫功能降低的人群中发生率更高,包括妊娠、应用糖皮质激素、HIV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肝炎无明显区别,患者的皮肤黏膜损害往往缺乏或不典型,可仅表现为轻微的转氨酶升高甚至急性肝衰竭。其他常见于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表现还包括发热、凝血障碍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诊断

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诊断工具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血清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DNA,CT扫描和肝脏活检。血清学检查单纯疱疹病毒-IgM和测定单纯疱疹病毒-IgG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参考价值有限。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肝炎患者中单纯疱疹病毒-DNA水平往往>106基因组当量/ml,而其他诸如皮肤黏膜等部位感染则一般不超过105基因组当量/ml,通过综合分析单纯疱疹病毒-DNA、转氨酶(AST、ALT、GGT或ALP)及乳酸脱氢酶(LDH)三者的水平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CT扫描结果具有非特异性,但可以显示肝脏肿大以及弥漫性低密度灶,提示急性肝脏坏死。此外,肝脏超声检查也有助于排除其他可疑诊断。

尽管上述检查方法有一定作用,但肝活检仍是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金标准。病理可见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出血灶及炎性细胞浸(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亦可见其他炎性细胞),而网状支架结构正常;肝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CowdryA型包涵体,为本病最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不过肝组织活检在轻症患者中敏感性较低,且大部分患者往往因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而不能进行活检,致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但如果患者凝血功能允许,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于判断病情及预后是十分必要的。

鉴于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绝对的实验室检查,因此患者的病史采集非常重要。当临床上遇到高危患者伴有发热、白细胞减少和明显的转氨酶升高(AST一般高于ALT)三联征,而胆红素正常或仅轻度升高,并排除其他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后要高度怀疑本病。

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肝降酶治疗和防止出血治疗等。单纯疱疹病毒肝炎诊断困难,当临床高度怀疑单纯疱疹病毒肝炎或高危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肝衰竭时,早期静脉使用大剂量阿昔洛韦(ACV)进行经验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值得注意的是,有文献报道了阿昔洛韦耐药的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例,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对于阿昔洛韦耐药的单纯疱疹病毒肝炎患者,可使用膦甲酸或西多福韦。

如果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是目前唯一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患者进行肝移植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预后

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的总体预后较差,一旦出现急性肝衰竭则死亡率更高。女性患者、年龄>40岁、处于免疫抑制状态、ALT>5000U/L、血小板计数9/L、凝血功能异常、肝性脑病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均是提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小结

单纯疱疹病毒肝炎是一种罕见的快速进展性急性肝炎,往往会导致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识别和详细病史收集必不可少。鉴于其高死亡率和与肝移植相关的并发症,应考虑在高度怀疑单纯疱疹病毒肝炎患者中进行经验性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肝炎可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诊断困难,预后差,当在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肝损害,在考虑常见的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毒物性肝损害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严重肝损伤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